2025-08-22 21:39:54
在吉隆坡举行。这一顶级展会旨在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汇聚整车厂商、技术创新者、基础设施运营商以及相关利益方,全面呈现电动出行的最新发展成果。
2025年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EMA 202由Derrisen Sdn Bhd主办,重点展示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包括电动车(EV)、混合动力技术、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智能出行系统。展会总面积预计达到2500平方米,汇集超过200家参展企业,其中既有BYD、Tesla、Hyundai等国际品牌,也包括本地企业如ChargEV。观众可以近距离体验下一代电动车、前沿电池技术以及创新充电解决方案,全面感受新能源出行产业的最新动态。
除了展览,2025年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EMA 202还将举办一系列研讨会和专家论坛,深入探讨电动出行区域合作、电池技术进步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主题。这为参展者提供了难得的行业交流和合作机会,有助于建立商业联系、分享经验和探索潜在合作。
预计2025年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EMA 202将吸引超过15,000名观众,包括行业专业人士、政府代表及媒体人员。吉隆坡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通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门户,为参展企业提供接触快速增长的消费者群体和拓展业务的机会。
随着马来西亚持续推进可持续交通战略,2025年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EMA 202不仅展示技术创新,也为行业关键利益方提供合作与对话的平台,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新能源电动车:电动汽车、轻型电动车(350kg)、电动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娱乐车辆、电动高尔夫车、电动商用车、电动卡车、电动巴士、电动叉车及电动运输和存储车辆、康复用电动车辆、电动救护车、残疾人和退休人员专用电动车、电动小车、电动赛车、电动和混合动力船只、电动飞机、其他车辆
自动驾驶车辆:连接和自动驾驶汽车、连接和自动驾驶商用车、连接和自动驾驶卡车、连接和自动驾驶巴士
二、能源与基础设施:充电桩、充电站、太阳能充电站、快速充电站、太阳能车棚、电力能源提供商、氢能源提供商、能源基础设施、能源网络、能源管理、智能电网,V2G技术、电缆、连接器和插头、氢能充电站、甲醇充电站、感应充电系统、其他能源和充电系统。
电池技术:电池系统、锂电池、铅酸电池、镍电池、其他电池、电池管理、电池充电系统、电池测试系统、电容器、超级电容器、阴极、蓄电池
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管理、氢气罐、氢气加注、其他燃料电池技术
动力总成:一般电机、一般电动机、轮毂电机、异步发动机、同步发动机、其他电动机、插电式混合动力发动机、串联混合动力发动机、其他混合动力发动机、电缆束和汽车布线、驱动系统、变速箱、制动技术和组件、车轮、发动机认证、发动机测试、其他动力总成组件
驾驶辅助系统与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盲点检测系统(BSD)、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行人检测、碰撞预警、碰撞预防系统、一般预警系统、自动减轻系统、应变仪、压力垫、夜视系统、其他驾驶辅助系统
监控系统:车辆监控系统、汽车速度控制系统(ACC和ISA)、驾驶行为分析、生物识别控制系统、驾驶员行为监控、其他驾驶员监控系统
安全与保安服务:紧急呼叫(eCall)、道路援助/故障呼叫(bCall)、被盗车辆跟踪与找回、地理围栏、远程减速与停机、其他安全与保安服务
电子技术与传感:激光雷达、雷达、光学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控制系统、功率电子、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光电子学、印刷电路板(PCB)、测试系统、测试服务、电力技术、电气安全、其他电子技术
界面设计:人机界面(HMI)、显示器、可用性、界面、增强现实、传播设计、图形设计、网页设计、其他界面设计
内饰与轻量化设计:车辆设计、车身设计、内饰设计、产品设计、可穿戴技术、无障碍设、界面设计、轻量化设计、可持续设计、灯光设计、其他内饰与轻量化设计
城市设计与建筑:城市规划、交通规划、道路建设、停车场改造、模块化出行、其他城市设计与建筑
设计与工程工具:增材制造(3D打印)、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CAX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仿生学、快速成型、建模、其他设计与工程工具
服务:教育、公共机构、市政和城市管理、研究机构、大学、咨询、培训、协会、媒体和贸易刊物、其他服务
车载通信:车对车通信、车对X通信、机器对机器通信、 X对X通信、车对道路通信、其他车载通信
信息娱乐应用程序操作:导航系统、应用程序、显示器(LED, LCD 等)、音响系统、语音识别、车载视频、车载互联网、车载电视、WiFi 热点、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社交网络、游戏、免提通话、离线和混合导航、网络服务和多媒体、其他信息娱乐、其他信息娱乐技术
汽车舒适性:远程诊断、礼宾服务、充电系统、按需付费(PAYD)、停车辅助、远程门锁/解锁、无钥匙进入、其他汽车舒适性
电信基础设施与交通管理:电信基础设施、卫星定位(GPS, Galileo 等)、连接技术(4G, LTE 等)、网络接入设备、道路基础设施、天线、远程通信、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标志、停车管理系统、停车和充电系统、其他基础设施
信息与通信技术:操作系统、编程和工具、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安全、嵌入式系统、共享媒体、移动通信设备、传输系统(GSM, LTE, Bluetooth等)、其他信息与通信技术
材料、组件及半成品:电池和动力总成材料、阳极材料、覆盖物、垫圈、密封剂、电解质、扩展剂、固态电解质、薄膜/箔片、外壳材料、格栅、添加剂、抑制剂、离子导体、离子聚合物、电缆和导线、催化剂、阴极材料、接触材料、溶剂、垫子、膜、纸张、浆料、电池连接器、框架、活性层、参考电极、炭黑、管子和管道、分隔器、烧结板、阀门、互连技术、浇注材料、百叶窗、汇集体、其他储能材料
金属:材料、组件及半成品、金属材料轻金属材料、陶瓷和玻璃、表面技术、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复合材料、树脂、添加剂、辅助材料和填料、纤维、长丝和粗纱、织物、复合材料、塑料、纺织材料、天然材料、自适应材料、其他材料
工艺、工程:轻量化设计、工程服务、车辆制造、生产、连接技术、切割技术、粘合与密封技术、焊接与钎焊、热处理与真空技术、表面技术、纳米与微米技术、复合材料技术、适配器技术、铸造、粉末技术、成型、成形/成型、车削/铣削、性能改进、其他材料技术
材料测试与测量:机械测试、无损检测、光学与显微测试、热分析、其他材料测试
车辆组件:零件与组件、安全气囊、声学组件、内饰、封闭系统、车身、底盘、转向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悬架系统、机电一体化、照明系统、外部显示
维护:改装、工具、诊断和测试设备、机械修理设备、操作辅助设备、轮胎维修设备、提升设备、供暖、空调/通风、车间产品、清洗与清洁系统、拖车,移动维修设备、启动/点火设备、紧固件、技术人员设备、车库培训、救援培训
配件:驱动与发动机配件、电池配件、电气配件、电子配件、底盘配件、制动系统配件、轮胎/附件、照明/信号系统、车身设备、暖通空调设备、内部设备、调整和调整组件、驾驶员设备、其他配件
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EV)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销量达到 21,789 辆,同比增长 63.8%,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1.6% 提升至 2.55%。为了实现 2030 年 EV 和混合动力车(PHEV)占新车销售总量 20%、2050 年达到 80% 的目标,马来西亚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截至 2024 年 10 月,马来西亚已建设 3,354 个充电站,其中直流快充(DC)充电器 956 个,交流(AC)充电器 2,398 个,完成 2025 年目标 10,000 个充电站的约三分之一。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持续扩充充电网络,以满足电动车快速增长的充电需求,并支持行业整体发展。
政策支持方面,马来西亚政府为推动 EV 的采用提供多项激励措施,包括进口 EV 免征进口税、消费税和道路税,个人购车和安装充电设备可享每年最高 RM2,500 的所得税减免。同时,政府鼓励本地生产和组装 EV,吸引了包括 Proton、BYD、Tesla 和 Leapmotor 等品牌在内的企业投资,逐步形成本地生产能力与供应链生态。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BYD 以 39.33% 的市场份额领先,销售约 8,570 辆,其次是 Tesla,占市场份额 23.58%,BMW 等品牌也占据一定份额。在充电设备领域,印度企业 Exicom 已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 EV 充电品牌,市场份额达到 40%,显示出充电基础设施供应商的竞争同样激烈。
总体来看,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政策激励、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行业增长。整车和充电设备市场均呈PG电子官网现多品牌竞争格局,同时本地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国际企业投资的进入,将进一步加速马来西亚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进程。
纯电动车(BEV):以比亚迪(BYD)为代表,其Atto 3车型在马来西亚市场表现突出,提供不同续航版本,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尽管PHEV在2021年占据了约60%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纯电动车的普及,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电动两轮车和电动巴士:马来西亚本地生产电动两轮车和电动巴士,但这些企业主要面向海外市场,导致本地市场产品种类有限。
交流充电器(AC):包括Level 1和Level 2充电器,适用于家庭和商业场所。Level 1充电器使用标准3插插座,适合家庭使用;Level 2充电器提供更快的充电速度,常见于购物中心、酒店和办公楼。
直流快充(DC):提供快速充电,通常用于公共充电站,能够在30-60分钟内将电动车充至80%,适合长途旅行或快速补充电量。
超快直流充电器:采用最新的充电技术,能够在30分钟内完成电动车的充电,主要设置在主要高速公路或关键充电枢纽,以支持城市间的出行需求。
根据《低碳出行蓝图2021-2030》,马来西亚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00个公共充电点,其中包括9,000个交流充电器和1,000个直流快充点。
1、税收激励与购车补贴:马来西亚政府为新能源电动车提供多重税收优惠。进口纯电动车(BEV)可免征进口税、消费税和道路税,以降低购车成本,鼓励消费者选择电动车。针对个人购车和充电设备安装,还提供年度所得税减免,最高可达数千令吉,这既降低了购车门槛,也推动家庭和企业在电动车及充电桩方面的投资。
2、本地生产与产业激励:政府积极推动本地生产和组装新能源汽车,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吸引国际企业在马来西亚设厂或组装电动车,同时鼓励本地企业发展电动车零部件及充电桩设备。这一政策不仅增强了本地制造能力,也提升了国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3. 充电基础设施规划:根据《低碳出行蓝图2021-2030》,马来西亚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00个公共充电点,其中包括9,000个交流充电器和1,000个直流快充站。政府鼓励私营企业、商业中心及城市社区参与充电设施建设,通过公共-私人合作模式加快充电网络的覆盖速度,以支持电动车在城市和高速公路的广泛应用。
4、标准化与监管政策:政府制定统一的充电接口和支付系统标准,以保证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兼容性,解决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兼容问题,同时保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5、行业协作与技术交流:政府通过行业论坛、展会和技术交流会,推动政策、产业和学术界的沟通与协作,强化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的发展生态。这有助于企业掌握最新政策动态、技术发展趋势,并明确市场发展方向。
1. 电动车销量持续增长:近年来,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纯电动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比亚迪、Tesla 等品牌的热销车型进一步推动市场扩张。随着消费者认知提升和购车成本下降,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保持两位数增长,电动车在新车销售总量中的占比将逐步提升。
2、充电基础设施快速扩张: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公共充电站数量持续增加,交流充电器和直流快充站点布局更加合理,高速公路和城市重要节点的充电覆盖率显著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及住宅区开始配备充电设施,为电动车用户提供便利,改善充电体验,进一步刺激电动车的普及。
3、技术升级与智能化趋势:马来西亚充电桩市场正向高功率快充、智能化和互联化方向发展。新型充电设备支持快速充电、远程监控和智能支付功能,能够根据车辆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充电功率,提高充电效率。同时,移动应用程序和数据平台的应用,使用户能够实时查找空闲充电桩、预约充电时段,优化充电体验。
4、企业合作与商业模式创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整车厂商、充电运营商及能源公司正在探索多样化商业模式,包括充电网络共享、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以及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绿色充电方案。合作与联盟的趋势明显,有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提升充电网络的利用效率,也为企业开拓新市场提供了机遇。
5、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政策仍然是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通过购车补贴、税收减免以及基础设施支持,引导消费者选择新能源电动车,同时激励企业扩大投资。随着政策逐渐完善,市场将形成稳定的发展预期,有助于提升企业信心,加速产业布局和创新步伐。
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产业可分为整车制造、零部件供应、充电设备生产和运营、以及配套服务四大板块。整车制造方面,既有本地企业如Proton,也有国际品牌如BYD、Tesla和Leapmotor在马来西亚投资生产或组装。零部件供应涵盖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及充电接口等关键组件,部分依赖进口,同时本地供应链逐渐完善。充电设备生产与运营主要由chargEV、Exicom等企业主导,同时也有本地中小型厂商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配套服务包括充电站管理、移动应用、能源管理和售后服务,为产业形成完整生态体系。
整车市场由少数品牌主导,其中BYD占据市场领先地位,Tesla紧随其后,Proton等本地品牌逐步推出电动车型。充电设备市场呈现多品牌竞争格局,印度Exicom和本地chargEV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际品牌如Tesla也在建设自有网络。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在技术、服务和布局上不断优化,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市场占有率。
随着电动车及充电桩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机效率优化、智能充电和能源管理系统升级,是马来西亚企业研发的重点方向。本地企业与国际厂商合作进行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逐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马来西亚政府鼓励本地化生产和组装,推动电池、电机及充电设备等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制造。随着整车和充电设备本地化比例提升,产业链完整性不断增强,供应链响应速度加快,同时降低了对进口依赖。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韧性,也为本地就业和技术积累创造了条件。
马来西亚新能源电动车市场持续升温,销售规模稳步扩大。随着纯电动车(BEV)续航能力和性价比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对低碳出行认知的增强,市场销量逐年攀升。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虽增速放缓,但依然在特定细分市场保持一定份额。整体来看,电动车在新车销售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市场潜力明显。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公共充电站点数量逐年增加,并向主要城市、工业园区及高速公路沿线延伸。住宅区和商业综合体也开始配备私用充电设施,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充电选择。运营商采用智能管理系统和移动预约服务,实现充电桩高效利用,提高用户便利性,同时降低等待时间。
国内外企业在马来西亚电动车及充电桩市场加快布局。整车厂商不断引入新车型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充电设备运营商扩大网络覆盖,并与商业、住宅区建立合作,提升服务渗透率。新进入者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差异化产品和高效服务参与竞争,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关注续航、安全性及充电便利性。家庭用户倾向选择性价比高且适合日常通勤的车型,而企业用户则考虑车队管理和运营成本。充电体验、充电速度和网络覆盖率成为购车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这也促使厂商和运营商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政府政策仍然是市场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购车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有效降低消费者和企业成本,同时提升市场活跃度。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规划为企业投资提供信心,促进整车厂商和运营商加快市场布局,从而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发展。
1、纯电动车(BEV)市场占有率:在马来西亚纯电动车市场,比亚迪(BYD)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其Atto 3和Seal等车型受到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的青睐,占据市场份额约40%左右。Tesla紧随其后,凭借Model 3和Model Y在中高端市场建立了稳固地位,市场占有率接近25%。本地品牌Proton和Perodua正在推出电动车型,尽管市场份额尚小,但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地化服务逐步吸引消费者,约占10%-15%的市场份额。其他进口品牌,如Nissan、Mercedes-Benz和Hyundai,则通过高性能或豪华车型占据剩余市场。
2、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市场占有率:PHEV市场的主导品牌包括Toyota、Mitsubishi和BMW。Toyota Prius PHEV依旧是销量领先车型,占据PHEV市场约35%的份额。Mitsubishi Outlander PHEV和BMW 330e等车型在商务和中高端用户中具有一定优势,合计占据约40%的市场。其他品牌通过促销和政策激励争取剩余市场份额。
3、电动两轮车与电动巴士品牌:电动两轮车市场由本地企业如MODENAS和EXEDY占据主导,同时一些中国品牌如Niu、Yadea逐渐进入马来西亚市场,主要面向城市通勤和共享出行领域。电动巴士方面,本地厂商合作引入BYD和Volvo的电动公交车,以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升级需求。在本地公共交通采购中,BYD电动巴士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成为公共交通电动化的主力品牌。
4、充电桩品牌占有率:在充电设施领域,chargEV(云升绿色科技)占据马来西亚充电桩市场的主导地位,其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高速公路节点,市场份额约45%。Exicom作为国际运营商在直流快充和智能充电设备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Tesla Supercharger网络虽数量有限,但在高端车型用户中具有较高渗透率,占据约10%的市场。其他本地和国际品牌,包括ABB、Schneider等,则分布在商业和公共场所,占据剩余市场份额。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99号印象城2号写字间607号 Copyright © 2025 PG·电子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2022005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