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 10:51:41
盛夏的翠云廊,古柏虬枝盘曲如苍龙腾空,阳光从枝叶间穿过,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这些平均树龄超千年的“绿色活化石”,静默伫立在蜀道两侧,以年轮为笔,在时光长卷上镌刻着生命的奇迹,也傲然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翠云廊,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牢记殷殷嘱托,两年来,广元市持续完善制度机制,扎实开展资源调查,科学开展日常养护,积极营造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市16858株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一株株、一排排……这些珍贵的绿色血脉愈发苍劲,连接起厚重的历史与无限的未来。
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翠云廊,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自古时起,“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
今年3月,在剑阁县,一场庄重的“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仪式”圆满举行,现场交接古树名木12510株。而从2012年以来,剑阁县已完成县长离任交接3人(次),乡(镇)长离任交接24人(次)。
今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中,就借鉴了翠云廊古蜀道的一些古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
全方位加强古树名木保护,需要在精细化的管理上下功夫。我市将交接内容细化为古柏分布、生长状况、管护措施等5个方面16项评价指标。以剑阁县为例,每株古树需记录树高、胸径、冠幅等23项基础数据,并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弹性波检测技术进行“无创体检”,实时监测树干内部是否空腐。
“现在离任交接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核对,而是要看古树的‘气色’。”剑阁县翠云廊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唐天勇介绍,我市出台的《古柏保护离任交接管理规程》中,要求离任干部对每一株衰弱古柏说明救护措施,对濒危古柏标注复壮进度。并列出“领导干部古柏保护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辖区内古柏基本情况、数量、生长状况等事项进行评定。
纵览保护历程,我市颁布了《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发布林长令《广元市林长离任交接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十九条措施》;编制《广元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广元市古树名木综合防护应急预案》;出台《古柏木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等地方技术规程……体制机制的日趋完善,让我市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如根系般深扎基层。
与此同时,我市还不断强化林业与公安、住建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增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运输、加工、采伐、移植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
2022年至2024年,我市建档古树名木分别为11105株、11616株、16858株。今年,我市继续开展年度新增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目前,已认定公布三级古树219株,预计新增各级古树和名木超300株。
守护古树名木,科技力量不可或缺。在翠云廊拦马墙路段,护林员掏出手机扫描古柏树干上的二维码,屏幕瞬间弹出这株2300年树龄剑阁柏的“健康档案”:树高27米、胸径1.16米……这份档案基于激光雷达扫描生成的3D模型,动态监测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环境数据,为古树健康提供数字化保障。
抬头细看,剑阁柏树干上缠绕着碳纤维材质的“马甲”。这种由航天材料制成的加固装置,既能承受强风冲击,又能通过弹性连接适应树木生长。树根部则覆盖着透气透水的生态铺装,地下埋设的深层透气补水系统,如同给古树穿上“智能靴子”,精准调控土壤的水、肥、气平衡。
剑阁县建成的“智慧树”综合管理平台,集森林火灾监测、病虫害预警、气象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遍布古树周边的物联网传感器,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能提前预警极端天气,并自动触发应急响应机制。
此外,剑阁县建设翠云廊古柏博览馆,运用三维立体仿生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游览和智能保护体系集成,实现线上智能监测预报、线上全域巡护管理、远程监护诊疗等,织密古柏保护立体防护网。
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还体现在精细“治疗”上。旺苍县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展的“树洞微创修复”技术,堪称古树的“外科手术”。工作人员需仔细清理树洞内的垃圾和腐烂组织,对木质部进行杀菌消毒、内层防腐、填充和修补处理,并安装透气铺装、挖设复壮沟、铺置透气管、施肥,确保古树健康生长。目前,该技术已完成辖区内90株濒危衰弱古树救护复壮和65株古树生长环境改善。
科技支撑下的巡护也更为高效精准。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古树名木巡护21000余次。针对生长环境差、长势不良、根部裸露、主干倾斜或濒危衰弱的古树,专家团队现场“问诊”,开出土壤改良、树洞修补、病虫害防治、支撑加固等科学“处方”。
近三年来,我市争取各类资金9500余万元专项用于古树名木保护,对近3000株濒危衰弱古树实施救护复壮,完成古树生长环境治理和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建立古柏保险保障机制,设立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专项基金,成立全省首个以古柏保护为专项的专家工作站,开展全国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建设,建成古柏保护利用示范小区3个。
古树千年屹立,离不开脚下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日复一日的深情守护。每天清晨,剑阁县白龙镇槐树村小垭子生态护林员贾子勇便踏上熟悉的巡护路,镰刀、马甲是他的标配。他负责巡护92株古树,每一株的细微变化都被他细致地记录在巡查本上,这些看似平凡的记录,实则是古树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守护的力量在不断汇聚和提升。“倾斜古柏可采取钢架支撑,腐朽树洞需先清理再填充……”在剑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培训教室里,林业专家正通过3D模型讲解古柏救护技术。这支由10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剑阁老兵”古柏保护志愿服务队,经过系统培训后,已从“门外汉”蜕变为能操作树干探伤仪、熟练进行除虫防腐的“土专家”。
在昭化区,189名常态巡护员如同古树的“贴身保镖”,他们不仅要完成每日巡护任务,还需掌握基础的病虫害防治技能。王家镇金星村生态护林员张家国对村里1800余岁的大黄连树就格外照顾,察看树干的枯枝有无异常,捡拾树下的各种垃圾,这是他每日“必修课”。
“以前群众都习以为常,没有觉得很特别。”金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蒲星明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翠云廊视察的新闻报道后,大家深刻认识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是多么重大的责任与荣耀。
保护的理念也在创新中传承。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株1020岁的银杏不再孤单,其周边新栽种了千余株银杏幼树,仿佛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幼儿园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形成了“以老带新”的独特生态修复景观。这种模式巧妙地将古树保护与自然教育有机结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认养”幼树,让保护意识在互动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广元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主动了解保护、主动参与保护的意识更足、氛围更浓,涌现出唐天勇、肖大超等一批全国、全省“绿化奖章”“最美森林草原守护员”先进典型。通过“徒步+文旅”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将“古道流量”转化为“乡村能量”,参与者通过消费助农、体验当地文化,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从全省首个市级古树名木综合防护应急预案落地,到“离任交树”制度延伸至村组干部,再到实景三维技术让古树在数字世界获得“永生”,广元,这座被1.6万余株古树名木滋养的城市,坚定不移地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守护接力,在青山之上书写着蜀道苍翠、生机未了的精彩答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99号印象城2号写字间607号 Copyright © 2025 PG·电子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2022005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