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01:00:05
7月16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对接及生态共创共建专场活动在蓉举行,北京邮电大学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及平台公司(筹)揭牌。据悉,研究院将在新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展联合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产教融合、概念验证等创新平台。
4月,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PG电子通信四川公司、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以及锦江区四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着力打造“名校、名企、名城”合作新模式。
“研究院的落地是市校合作的成果之一。”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院长尹长川介绍,成都有很好的产业环境、支持政策,是非常好的成果转化基地。同时,北邮在6G、AI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此次揭牌的研究院旨在发挥市校间的桥梁作用,打造国际一流6G通信研发基地,并通过3到5年的努力,带动千PG电子通信亿规模产业的落地转化。
其中,在共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研究院方面,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重点发展方向,聚焦6G、人工智能、泛在通信、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着力解决关键技术攻关等“卡脖子”问题,产出标志性科技成果;在共建国内一流通信领域概念验证平台方面,将聚焦尖端产品创制、概念产品试制、紧缺产品研制等需求,针对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和原型系统开展中试和示范应用,建设面向先进移动通信、泛在数字智能等的综合性研发基地,打造国内一流的通信领域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等。
当天活动上,一批“北邮系”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成都。活动现场不仅集中签署合作项目30余项,还发布了北京邮电大学科技成果100余项。
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约,北京邮电大学团队研发的全球领先智能血压监测戒指项目拟落地成都。在成果展区,该智能戒指亮相。“戴上戒指,就能精确测量心率、血氧、心率变异性、体温、睡眠情况等健康数据。”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老师赵学达介绍。
成果展区,一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3D产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于迅博介绍:“我们首创‘三维信息自适应调控的光场显示技术’,成果已应用于文物修复模拟、虚拟重建和数字化存档场景中,首次实现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真三维重聚,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创新探索校院地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是成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
近年来,成都引聚高校创新资源动作频频——先后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签署市校合作协议,联合四川天府新区与西工大签署共建先进动力创新平台、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8个重点平台建设,谋划与西南交大、西安交大签署市校合作协议。截至去年底,成都已与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随着市校合作的深入,成果也不断涌现。截至去年底,成都先后引进“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等重点成果转化项目116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08个,推动清华、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孵化注册成果转化公司近400家。
高校科技成果纷纷来蓉转化,自然少不了关键“助推器”。今年以来,成都先后走进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哈工大等知名高校,全市累计举办活动306场,挖掘882项企业创新需求,发布2622项高校院所科技创新成果,组织3445家企业与981个团队开展对接交流,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500个。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99号印象城2号写字间607号 Copyright © 2025 PG·电子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2022005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