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06:37:32
该片重点纪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等领城的稀世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在文青观影指南豆瓣网上,评分更是高达9.4,在这个二次元当道的时代里逆袭爆红,真的不容易!
大名鼎鼎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用一种年轻的视角望进古老故宫深处,通过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庙堂”与“江湖”的互动,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文物修复师的日常生活与修身哲学。
每个人对佛像的理解都不一样,这跟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得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纯洁的微笑,那是最难的。
在现在能看到的光彩夺目的文物背后,是人工一厘一毫地磨、抠、补,是匠人们繁琐、枯燥而漫长的修复时光。
乾隆皇帝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从破损停摆,到重现华丽的外表和精巧复杂的机械运动。
木器组组长屈峰边刻着木雕佛像,边不经意说出的一番话,他说:中国古代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因为里面浸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入了人的感情。
这些修复师的身上,都有一种共通的气质:从容、淡定、不乏一些小情趣,有时还会有一种反差萌的穿越感,随口就是“我去寿康宫打个水”“我去慈宁宫串个门儿”,这些都被镜头悄悄记录下来。
又或者午休的时候骑电动车不辞辛苦地穿过层层宫门,就为了去外面偷闲一解烟瘾。
还有周一闭馆时在空无一人的大殿广场上骑单车,享受着跟末代皇帝溥仪一样的待遇。
在他们的身上,在他们的生活细节中,藏着一种对时间的超然。就像木心的那首《从前慢》:从前的日子过得慢,慢到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传播文化,不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这部纪录片还制作了电影版,在2016年12月上映,不知你是否看了?如果还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小编觉得还是很值得找出来一看的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99号印象城2号写字间607号 Copyright © 2025 PG·电子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2022005708号